【立報】從環境看台鋼/水源的強取豪奪


【記者胡慕情專題報導】幾乎所有人都曾在教科書讀過雲林縣地層嚴重下陷問題。但課本只告訴學生:這全因「當地養殖漁業超抽地下水」,卻從來不曾提問、解釋:「為什麼養殖業要抽地下水?」



壓垮地層的稻草



台灣的養殖產業可追溯至荷蘭人統治年代;民國50年代,水產試驗所台南分所以人工受精方式孵化草魚和鰱魚,突破魚苗由大陸進口瓶頸,養殖業開始起飛。當牡蠣養殖被帶至嘉義地區後,政府積極鼓勵,躍升成為僅次於虱目魚的第二大養殖產業,台灣成為養殖王國。然而,政府鼓勵養殖,卻無配套措施。



根據水利署統計,雲林縣自來水普及率94.96%,全縣20個鄉鎮中,自來水普及率不及90%共5鄉,分別為古坑(88.88%)、口湖(88.82%)、東勢(82.93%)、水林(78%)與麥寮(75.51%)。除古坑外,其餘都位於沿海地區,估計尚有2萬5,510人直接飲用地下水。養殖業擴張後,水源分配不均,沿海居民因而抽地下水使用。但長期以來,政府不提自身疏失,僅將地層下陷問題歸罪於養殖業超抽地下水。



地層下陷防治服務團執行秘書宋長虹卻說,不能都怪養殖業。「如果大家都不抽地下水,只有養殖業抽也不會超抽。」雲林一帶,超抽不僅因為養殖,更可能是自來水公司所造成,「因為抽得比較深,那個地區的壓密,主要都是非常深的井所造成。」



雲林縣20個鄉鎮共有11萬口水井,依法該封閉,卻無法實行。根據民生報2006年11月29日記者鄭朝陽專題報導指出,「沒有水權的非法水井封不了,癥結就在地面水供應不足。」雲林縣副縣長林源泉表示,一度水開發成本近30元,抽一度地下水頂多2元,缺乏政府配套措施的狀況下,用不起地面水農民,當然只能用地下水。



弔詭的是,政府對地層下陷防治雖有關注,卻從未像六輕超水用量後那樣積極。前幾年政府表示,為了解決雲林人「飲水問題」,一定要興建湖山水庫,並聲稱可一併解決地層下陷。但仔細檢視政府說法,對地方農漁業發展來說,看似釜底抽薪的建設,卻將是壓垮地層的最後一根「稻草」。



飲鴆止渴的水庫計畫



台灣環保聯盟會長徐光蓉表示,湖山水庫原始環評清楚寫著水庫目的為「穩定離島工業區用水」,而非避免地層下陷。目前台塑除了六輕四期的超支用水外,更意圖將大煉鋼廠進駐此地,儘管經濟部聲稱湖山水庫興建,7年後便可解決雲林民生用水問題,但大煉鋼廠又將創造用水需求,「水不夠用的日子哪一天才結束?」



早在六輕進駐麥寮時,政府便為了提供台塑工業用水而興建集集攔河堰。當初承諾提供雲林公共用水每日20萬公噸,但農田水利署移撥工業用水比例卻遠高於民生用水。



根據中央地質調查所報告指出,集集攔河堰已使濁水溪對下游(包括雲林縣及彰化縣)的地下水補注功能大為降低;且為湖山水庫而興建的桶頭堰,預估每年將從濁水溪支流清水溪抽掉一億噸的水,「由於地下水補注減少,湖山水庫不但無法減緩地層下陷,反而會使地層下陷更加惡化!」雲林縣生態保育聯盟秘書長邱千芳氣憤地說。



初步估算,目前雲林離島工業區水權為86萬噸、未來台鋼廠用水為41萬公噸,國光公司(八輕)用水約33公噸、斗六絲織工業用水約7.6公噸,如果這些開發案都完成,總需水量將達167.6萬噸。即便扣除集集堰承諾給離島工業區的86萬噸,新增用水仍將高達81.6萬噸。「這也是為什麼台塑及護航官員希望興建湖山水庫的真正原因!」



出賣自然與保育動物



為了提供工業用水,聲稱進步的政府不惜犧牲全球重視的生物多樣性。湖山水庫現址幽情谷不僅有八色鳥、藍腹鷴、朱鸝等生物,更是環境指標生物蛙類的天堂。而其餘如岩生秋海棠、圓葉布勒德藤等稀有植物更所在多有。



但政府對具「不可恢復」的生物,仍抱持著「人定勝天」的迂腐概念。環保聯盟副會長張子見透露,政府規劃以生態工法營造八色鳥棲地,認為絕對能復育成功,「但這就像難道全台灣都有人,所以可殺馬英九跟陳水扁?」目前全球尚未有「成功復育森林生態系」案例,台灣真能創首例?



雲林縣野鳥協會理事長陳清圳相當無言:「只留下一、兩隻八色鳥,移走幾顆岩生秋海棠葉,提出一本一本厚厚的學術研究評估計畫,就是生態保留計畫嗎?」



更重要的是,湖山水庫水源的清水溪上游,九二一地震後產生新草嶺潭,累積1億2千萬立方公尺土石,正往下游流動,桶頭攔河堰可能變成攔砂壩。邱秋芳憂心地說,湖山水庫壩址與上游桶頭堰位於桐樹湖與車籠埔兩條斷層之間,一旦因地質因素造成水庫安全出現問題而廢壩,不僅162億經費將虛擲,水庫若潰壩,更將造成雲林斗六市民的生命威脅。



全民埋單的工業用水



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李根政透露,1987年,台塑在宜蘭設六輕廠失敗,轉向雲林離島工業區之後,濁水溪的命運便被狠狠地改變了。行政院於1993年正式核定集集共同引水計畫,說要解決地層下陷、民生用水與提供工業用水問題,「但該區原本並沒有工業用水水權!」



李根政說,濁水溪兩岸農業用水根本不需要集集攔河堰,邱千芳也說,湖山水庫現在的興建名義已完全是「提供民生用水」,承諾不會提供給離島工業區使用,「但是湖山水庫的水還是會被送到集集攔河堰啊!那不就是要提供給台塑使用!」



據水利署估計,湖山水庫完工後將與集集攔河堰並聯運用供水,每噸原水成本高達34.6元(台灣省自來水公司平均售水成本為11.2元/度)。若湖山水庫要提供雲林每日20萬噸民生用水,政府每年將損失17.4億元。



政府提供台塑每度3.3元的工業用水,以每日30萬噸水計算,每年補貼34.25億元。邱千芳說,若以20年估算湖山水庫壽命,投資162億興建湖山水庫後,未來20年政府要編列1,033億來補貼水費。



懇請政府保留美夢



任何資源都有最適量,雲林地區從十大建設以來不斷上演水資源爭奪戰。解決用水問題,首要之務是進行水資源分析,才能討論發展,否則無異殺雞取卵。長久以來,雲林地區人口外流、產業不興的問題難以解決,但倚賴與世界潮流背道而馳的企業振興在地,最終只是黃粱一夢。



從集集攔河堰的經驗來看,大資本家設廠可說穩賺不賠,政府不但動用納稅人的錢討好企業,甚至還有獎勵投資優惠的變相補貼。環保團體戲稱目前的經濟建設根本是一場「鬼打架」,呼籲政府勿再靠攏財團,應正視環保與經濟間的平衡,雲林地區才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