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認知到行動之間的差距─1208抗暖化遊行的一些感想
文/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之一)
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羅斯福總統曾經這麼說:「我們從來沒有像現在一樣,時間極少,該做的事情卻極多。」
我想,面對戰爭的傷亡、破壞以及戰後的復建,千頭萬緒的事情與時間壓力,是很容易理解的,可是,對於目前正處於人類文明是否能存續的關鍵時刻,卻沒有多少人願意面對,但是相信只要對於全球環境變遷與能源及經濟問題稍有涉獵的人,應可以理解到,要解決文明遭遇的困境,我們的「時間真的非常少,該做的事真的非常多。」
目前全世界的永續發展,有兩個最大挑戰,其一是地球暖化形成的全球環境變遷,另一個更為迫切的問題是「石油即將達到供不應求的產油顛峰值」。事實上,處理兩個問題方法幾乎是一致的,也就是節約能源消耗,發展再生能源,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
我想,大部份民眾大概都聽過「地球暖化溫室效應」這些名詞,也知道若冰山溶解、海平面上漲,有許多地方會被淹沒,甚至也瞭解,各個地方的氣候愈來愈奇怪,似乎也與這個有關,當然,節節上升的汽油以及物價,也會令我們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更加憂心。
可是,為什麼幾乎全台灣的環保團體聯合發起的「1208抗暖化大遊行」,上網連署的人數如此之少呢?經過幾個月的籌備,各環保團體分工進行各項準備任務,包括專屬網站、電子報、召開記者會,派出眾多志工到各社區學校演講、設計專屬紀念品以及各種行銷宣傳手法,這一個月來,我也幾乎天天可以收到相關的電子信件,可是,似乎如此舖天蓋地用盡一切可以做到的努力,上網連署願意支持的人數居然不到一千人?!
當然,我們可以找到許多理由,比如說,大家太忙了,不管是上班族或學生,每個人都有許多自己的煩惱與壓力,實在沒有心情與能力去管這檔事。而且,不管是暖化或石油危機,這個議題實在太龐大了,或許對每個個人而言,會產生「多我一個也沒幫助,少我一個也無所謂」,在心理學研究中當再再證明:「愈是跟大多數人有關的事,個人挺身而出的機率愈小。」也說明了一個工廠或企業的勞資糾紛可以有上萬人走上街頭,可是為了全人類文明存續的遊行卻只有數百人肯遊行!
其實解決目前的困境早已有解答,關鍵是各國的領導人願不願意面對問題,投入心力與資源來行動?
準備好替代以及能夠永續供應的能源,至少需要數十年,要花費的工夫與資源也非常驚人,等於打一次世界大戰,因此,除非我們現在立刻開始行動,否則成功機會相當渺茫。能讓民選的政府領導人下定決心改變的動力就是民眾的聲音。連署或遊行是讓有權力的人可以看到感受到的方式之一,因此,每一個人的參與及行動都是有意義的。
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羅斯福總統曾經這麼說:「我們從來沒有像現在一樣,時間極少,該做的事情卻極多。」
我想,面對戰爭的傷亡、破壞以及戰後的復建,千頭萬緒的事情與時間壓力,是很容易理解的,可是,對於目前正處於人類文明是否能存續的關鍵時刻,卻沒有多少人願意面對,但是相信只要對於全球環境變遷與能源及經濟問題稍有涉獵的人,應可以理解到,要解決文明遭遇的困境,我們的「時間真的非常少,該做的事真的非常多。」
目前全世界的永續發展,有兩個最大挑戰,其一是地球暖化形成的全球環境變遷,另一個更為迫切的問題是「石油即將達到供不應求的產油顛峰值」。事實上,處理兩個問題方法幾乎是一致的,也就是節約能源消耗,發展再生能源,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
我想,大部份民眾大概都聽過「地球暖化溫室效應」這些名詞,也知道若冰山溶解、海平面上漲,有許多地方會被淹沒,甚至也瞭解,各個地方的氣候愈來愈奇怪,似乎也與這個有關,當然,節節上升的汽油以及物價,也會令我們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更加憂心。
可是,為什麼幾乎全台灣的環保團體聯合發起的「1208抗暖化大遊行」,上網連署的人數如此之少呢?經過幾個月的籌備,各環保團體分工進行各項準備任務,包括專屬網站、電子報、召開記者會,派出眾多志工到各社區學校演講、設計專屬紀念品以及各種行銷宣傳手法,這一個月來,我也幾乎天天可以收到相關的電子信件,可是,似乎如此舖天蓋地用盡一切可以做到的努力,上網連署願意支持的人數居然不到一千人?!
當然,我們可以找到許多理由,比如說,大家太忙了,不管是上班族或學生,每個人都有許多自己的煩惱與壓力,實在沒有心情與能力去管這檔事。而且,不管是暖化或石油危機,這個議題實在太龐大了,或許對每個個人而言,會產生「多我一個也沒幫助,少我一個也無所謂」,在心理學研究中當再再證明:「愈是跟大多數人有關的事,個人挺身而出的機率愈小。」也說明了一個工廠或企業的勞資糾紛可以有上萬人走上街頭,可是為了全人類文明存續的遊行卻只有數百人肯遊行!
其實解決目前的困境早已有解答,關鍵是各國的領導人願不願意面對問題,投入心力與資源來行動?
準備好替代以及能夠永續供應的能源,至少需要數十年,要花費的工夫與資源也非常驚人,等於打一次世界大戰,因此,除非我們現在立刻開始行動,否則成功機會相當渺茫。能讓民選的政府領導人下定決心改變的動力就是民眾的聲音。連署或遊行是讓有權力的人可以看到感受到的方式之一,因此,每一個人的參與及行動都是有意義的。
本文經過同意,自「李偉文部落格」全文轉載
我和朋友討論過這個問題。
原本在我的認知當中,因為環境議題較不涉及特定群體的利益,因此得以超越族群、性別、階級等類屬的界線,獲得更多人的認同。但我朋友說的似乎也有道理,當該議題並未「迫切地」危及個人利害關係時,人們也不容易挺身而出。
就目前我們對全球暖化的了解,大多來自大眾媒體,或是「不願面對的真相」這部紀錄片。媒體時常播報各地冰山融化的消息,畫面如此驚人,但一再用這種方式去框架全球暖化,恐怕也只是流於消費這些「奇觀」,觀眾終究會麻木。況且,冰山離我們實在太遙遠了。
就抗暖化運動而言,目前已能掌握充分的科學證據,提升此議題的可信度。然而,任何運動若要成功,想必得扣連到群眾的生活經驗,這不僅僅是拋出「環境正義」或「永續發展」等美好的理念便能夠說服大眾,達到共識動員的效應。身為一位市井小民,或許他們想知道的,會是全球暖化對自己會產生什麼影響(而非對環境的迫害),又,該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落實抗暖化的策略。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小感想。
誠如李醫師所言,各類型的抗暖活動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可是似乎卻沒有達到該有的效應或者該說是正面的回應.
關於這點我也認同小燕所說的,畢竟抗暖化這個東西對於大多數台灣人來說並不是屬於相當急迫性的事情,或是必須立刻馬上去解決的問題,因為並沒有立即威脅到他們所謂的財產或是生命安全,所以此議題可能會變的比較空泛一些,或是我們常講的"唱高調",也許今天假設改成12/8抗"腐"化,或是12/8抗"低薪"化之類的活動反而會比較能夠凝聚人氣跟共識,因為這類標題的確足以反映目前大多數台灣人的心聲.
當然拉,選擇性的漠視跟管好自己就好的心態也是造成活動乏人問津的原因,也有些是因為缺乏暖化方面的相關資訊所導致.
我舉個發生在我身上的實例好了,我是個被公司派來帛琉工作的年輕人,因為最近一直有在注意抗暖化這方面的資訊,所以今天我也順便跟我們的當地員工聊了ㄧ下這方面的事情,跟我閒聊的她是個很可愛然後有點嬰兒肥的女孩,叫做Imz,我跟她說,這邊跟馬爾地夫可能在接下來的幾年之間會率先遭遇到洪水以及海水倒灌的威脅,她聽了之後愣了ㄧ下,然後哈哈大笑,似乎對我的話不以為然,我又接著說,這..也不是我說的,只是我從網站上看來的,是某個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裡面的成員說的,當然他並沒提到什麼時候會發生,也只是說有可能會發生而已,但Imz在聽我說完之後,帶著簡單又輕鬆的語氣回我以下這句話:我覺得,那個聯合國的瞎咪挖歌八成是腦袋壞掉了才會這麼說~~呵,其實在此刻,我突然能理解李醫生的無奈跟不解,卻也不驚訝Imz會這麼回答我,因為她並不曉得她的家園即將遭遇什麼樣的危機,簡單來說可能連暖化是什麼的概念都沒有,就連我也不清楚如果繼續待下去我有沒有機會能夠跟她ㄧ起感同身受這個我們現在還無法預知的危機,呵,直到現在才發現人對大自然來說真的是很渺小,我想,也許大多數人寧願等到親眼看到的時候才會相信吧!!!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