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國家關切台灣對氣候變遷的態度與政策

(中央社記者呂志翔、詹家琪台北六日電)歐洲駐台灣官員關切台灣面對氣候變遷威脅的態度與政策,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長麥瑞禮今天說,台灣的相關討論「令人驚訝的少」,部會首長仍反對設定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目標。



他進一步指出,明年台灣總統大選兩位候選人都沒有針對台灣很高並仍在增加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提出具體行動方案。



在全球一萬多名官員、專家群集印尼峇里島,共商因應氣候變遷挑戰之際,駐台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今天舉行「氣候變遷與媒體報導研討會」,麥瑞禮在致詞時對台灣的政策與現況,作了以上的觀察。



他指出,台灣雖然不是「京都議定書」的簽約國,但峇里島會議的意涵與結果對台灣一定有直接的關係,但台灣的部會首長仍反對設定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目標,總統候選人也未提出具體對策。



歐洲經貿辦事處副處長龐維德報告「氣候變遷:歐盟的政策」時呼籲,台灣需要有一個「積極、具有信服力、可行且有效的氣候變遷政策。」



他告訴記者,台灣憂慮,如限制溫室氣體排放量將會影響經濟成長,但事實上是,如台灣不能符合國際標準,未來外國很可能不購買台灣的產品,「對台灣不會有好處。」



據統計,全球環境商品及相關服務業的產值每年高達五千五百億美元,綠色商品及服務貿易的成長率是貨品貿易的兩倍。



麥瑞禮在今年稍早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說,由政府制定明確的減量目標,可讓台灣企業有信心去投資新科技與持續研發,並且台灣經濟未來的永續發展奠下基礎。



龐維德也指出,一個有效的氣候變遷政策可使台灣節約資源、降低對進口能源依賴、激發科技進步和參與全球碳交易市場。



專程來台灣參與研討會的「金融時報」環保記者哈維以個人採訪經驗告訴台灣媒體代表,將氣候變遷的問題完整呈現給民眾是正視問題的良方;如讓公眾了解,台灣的登革熱向北部蔓延與氣候溫暖有部份關聯。



但她強調,氣候變遷已是事實而非理論,媒體應避免報導的內容「危言聳聽」,使公眾感到悲觀並懷疑其可信度。